作者:bn020213 時間:2015-07-15 10:58 閱讀:7677 標簽:
小時候家里窮,一般總要到過年過節時才能做上一件新衣服。記得那是個下雪的冬天,特別冷。一天,我從學校回來,媽媽把一件玫紅色的線衫展現在我面前,說:英兒,來,試試!這是你姐給你織的呢!我迫不及待地扯下身上的老棉襖,呼叫著搶過媽媽手里的衣服就往身上套。一旁靜靜站著的姐姐笑盈盈地嗔怪道:把你急的!你也看清楚前面后面再穿呀!邊說邊伸手幫我整理好衣服,穿好弄平了,我歡笑著旋轉著,我喊道:姐,怎么織的呀,我跟你學,你教我!媽媽也笑了,她說:瘋丫頭,把你美的,你以為你想織就能織呀,這線又不是自己紡的,是你姐做了一夏天的泥坯子活,攢錢買的呢。在父母的寵溺和兩個姐姐愛護下的我,是不太懂得艱辛二字的,我依然歡叫著,跑跳著,震得兩間矮小的土坯房也顫顫地。
轉眼間,我初中畢業了,那年的暑假里,在我的一再請求下,做木匠的父親用竹片給我削了兩根棒針,并仔細地用細砂紙打磨得光滑順溜。那件扔了幾次最終也沒扔掉的玫紅色線衫早已不成樣了,因為是老棉線,新的時候衣服就是硬梆梆的,經過無數次的洗滌后,早已發白板結了,但總因為我的不舍而被保存了下來。那次,我終于把它拆了。斷斷續續的棉線,拆出來的是姐姐千針萬針的憐愛,是我五彩斑斕的童真。用那些棉線,我試驗性地織了一條長長的圍巾和一付半截的手套。雖然那圍巾和手套從來沒真正地被圍過和戴過,但作為對那件線衫最好的"祭奠"被我壓在箱子底好幾年......
歲月日逝,現實的世界讓世俗的我們很少會為一件衣服癡迷。滿滿的衣柜里,裝進了許多的新鮮與時髦,卻再沒有兒時那純凈的欣喜與童稚的虔誠。但在記憶的深處,我始終忘不掉那一抹鮮而不艷、濃而不膩的玫紅,時隔三十年,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那件衣服的花樣:兩根四針的麻花,中間隔一個20針左右的菱花,其余地方則填滿樸實好看的桂花針。
(兒時的回憶總是美好的、溫暖的。喜愛編織,不僅僅是為了穿著,那一針針、一線線,那一來一回中,傳遞的是濃濃的親情與愛,溫暖就如兒時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