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經驗是:用您所選好的針和線,按您所選定的花紋來編織;織成一個10平方厘米的小樣片,再對照衣服的大小,您就知道您的衣服要起多少針了。 根據線的粗細不同,我分別例出3.3平方厘米(一寸見方)的針數和行數。 我的經驗是:用您所選好的針和線,按您所選定的花紋來編織;織成一個10平方厘米的小樣片,再對照衣服的大小,您就知道您的衣服要起多少針了。
根據線的粗細不同,我分別例出3.3平方厘米(一寸見方)的針數和行數。
粗 線:寬以7-8針,長以8-10行
中粗線:寬以9針, 長以10-11行
細 線:寬以11針, 長以12-14行
注意:根據花型的密度不同,一般會有1-2針的誤差,操作時適當加針、減針。
下面介紹一種最直觀準確的計算方法:用你選擇好的針和線先起20針,按你選擇好的花樣編織3.3厘米后,再量具體的尺寸,然后以此為標準去推算整件毛衣的尺寸。
具體的方法是將人的身高分為高、中、矮三個類型:
高 (1.75米以上)男套衫,身寬為97厘米(2.9尺), 身長為77厘米(2.3尺);
高 (1.70米以上)女套衫,身寬為90 厘米(2.7尺), 身長為70厘米(2.1尺);
中 (1.65-1.75米)男套衫,身為90厘米(2.7尺),身長為70厘米(2.1尺);
中 (1.60-1.70米)女套衫,身為80厘米(2.4尺),身長為63厘米(1.9尺);
矮 (1.65米以下)男套衫,身寬為83厘米(2.5尺), 身長為65厘米(1.95尺);
矮 (1.60米以下)女套衫,身寬為73厘米(2.2尺), 身長為60厘米(1.8尺)。
開衫的身寬是套衫的身寬加7厘米左右(2寸),身長要加3.3厘米左右(1寸),外套的身寬是套衫的身寬加13.3厘米左右(4寸),衣長則根據個人愛好或款式,可長可短。根據年齡不同老年人可適當加放寬度。
名詞解釋:
直密——10cm寬度中有多少行
橫密——10cm寬度中有多少針
縫耗(針)——在兩個衣片相縫合的地方,實際要損失的針數(俗稱:縫頭)
在做編織工藝時,有些規律性的尺寸關系及簡便計算方法可以借鑒:
1.一般成人袖寬比掛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裝袖寬比掛肩少1.5厘米~2厘米。
2.一般男衫的袖口寬為21厘米~24厘米,女衫的袖口寬為17厘米~21厘米。
3.編織袖片時,若加針,宜先快后慢,若減針,則先慢后快。
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為12厘米~14厘米。
5.袖山收針行數接近于前、后片掛肩的收針行數。
6.為編織操作簡便,一般后領口可不予考慮。
7.后領口寬一般為肩寬的1/3。
描述:毛衣各部位的制作及大致比例. (請依據款式、體形、年齡……靈活對待).上圖是毛衣各部分的名稱: A, B, C, D, E, F, G, H, I 就是要量度的基本部份.A = 毛衣腳寬度 B = 毛衣寬度 C = 肩寬 D =腋下高 E =胸高(腋上線)F x 2 = 袖寬 G x 2 = 袖口寬 H =袖山高度 I = 袖下長 A & B:一般A = B,但是也可以A > B, 或B < A, 視毛衣款式而定。D + E = 毛衣長度 Fx2=C H( 袖山高度)+ I( 袖下長)= 袖長
描述:袖子針數的算法:用尺子量到腋下肩的長度。一般編織男式的衣服要6寸,女式的要5。7寸,具體要根據身高來確定(一般來講,袖根約等于肩寬)。你確定好袖子的針數后一次起完,先留出和身體腋下分袖子那里的平收針數,袖山開頭是余下針數的2/5,在把另外的針數的3/5分成2部分。然后來回加上,開始第1次是加4針,第2次是家3針,以后是每次加2針,直到加完那3/5的為止,平收的留針一次平織完,這就是袖身。編織3公分后。在袖下開始減針,袖上部分先減的緩一點,袖下部分可急一點,最后就是完成袖口的工作。
圖片:
毛衣各部位的制作及大致比例 (請依據款式、體形、年齡……靈活對待)
上圖是毛衣各部分的名稱: A, B, C, D, E, F, G, H, I 就是要量度的基本部份.
A = 毛衣腳寬度
B = 毛衣寬度
C = 肩寬
D = 腋下高?
E = 胸高(腋上線)
F x 2 = 袖寬
G x 2 = 袖口寬
H = 袖山高度
I = 袖下長 一般A = B,但是也可以A > B, 或B < A, 視毛衣款式而定。
D + E = 毛衣長度
H( 袖山高度)+ I( 袖下長)= 袖長
二、收邊
三、上衣的編織順序及尺寸計算
織衣的順序:后——前——袖——領——最后織其它細小部件
上衣后片
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直密
3. 正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掛肩)×直密
4. 肩寬針數=肩寬×橫密縫耗(針)
5. 掛肩總行數=掛肩長×直密
6. 掛肩收針針數=(1\2胸圍針數-肩寬針數)÷2
7. 掛肩收針方法:
平收3針~6針后,佘針一般每2行減1針,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內,將應收針數收完。
8. 后領口針數=后領口寬×橫密+縫耗(針)
9. 單肩針數=(肩寬針數-后領口寬針數)÷2
10.肩坡每行收針針數=單肩針數÷肩高行數
上衣前片
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與后片“2”相同。
3. 正身長行數,與后片“3”相同
4. 肩寬針數,與后片“4”相同。
5. 掛肩總行數,與后片“5”相同。
6. 掛肩收針針數,與后片“6”相同。
7. 掛肩收針方法: 可比照后片,但前片比后片多出1厘米,收針要比后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時,
收掉這1厘米的針數。
袖片
編織袖片時,它的直密和橫密與原密度略有差別:
袖橫密=原密度×125% 袖直密=愿密度×95%
1. 袖口起針=袖寬×2×袖橫密+縫耗(針)
2. 袖長行數=(袖長-袖口羅紋長)×袖直密+縫耗(針)
3. 袖根針數=袖根寬×2×袖橫密+縫耗(針)
4. 袖身每邊應加針數=(袖根針數-袖口針數)÷2
5. 袖身行數=袖長行數-袖山行數
6. 袖山行數=袖長高×袖直密×+縫耗(針)
7. 袖山單側收針針數=(袖根針數-袖山寬針數)÷2
領片
1.領片針數=(領深×2+后領寬+2厘米)×羅紋橫密
2.領片行數=領高×羅紋直密
其它
在做編織工藝時,有些規律性的尺寸關系及簡便計算方法可以借鑒:
1.一般成人袖寬比掛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裝袖寬比掛肩少1.5厘米~2厘米。
2.一般男衫的袖口寬為21厘米~24厘米,女衫的袖口寬為17厘米~21厘米。
3.編織袖片時,若加針,宜先快后慢,若減針,則先慢后快。
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為12厘米~14厘米。
5.袖山收針行數接近于前、后片掛肩的收針行數。
6.為編織操作簡便,一般后領口可不予考慮。
7.后領口寬一般為肩寬的1/3。
上衣各部位編織尺寸計算
上衣后片
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直密
3. 正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掛肩)×直密
4. 肩寬針數=肩寬×橫密縫耗(針)
5. 掛肩總行數=掛肩長×直密 "
6. 掛肩收針針數=(1\2胸圍針數-肩寬針數)÷2
7. 掛肩收針方法:
平收3針~6針后,佘針一般每2行減1針,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內,將應收針數收完。
8. 后領口針數=后領口寬×橫密+縫耗(針)
9. 單肩針數=(肩寬針數-后領口寬針數)÷2
10.肩坡每行收針針數=單肩針數÷肩高行數
上衣前片
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與后片“2”相同。
3. 正身長行數,與后片“3”相同。
4. 肩寬針數,與后片“4”相同。
5. 掛肩總行數,與后片“5”相同。
6. 掛肩收針針數,與后片“6”相同。
7. 掛肩收針方法: 可比照后片,但前片比后片多出1厘米,收針要比后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時,
收掉這1厘米的針數。
袖片
編織袖片時,它的直密和橫密與原密度略有差別:
袖橫密=原密度×125% 袖直密=愿密度×95%
1. 袖口起針=袖寬×2×袖橫密+縫耗(針)
2. 袖長行數=(袖長-袖口羅紋長)×袖直密+縫耗(針)
3. 袖根針數=袖根寬×2×袖橫密+縫耗(針)
4. 袖身每邊應加針數=(袖根針數-袖口針數)÷2
5. 袖身行數=袖長行數-袖山行數
6. 袖山行數=袖長高×袖直密×+縫耗(針)
7. 袖山單側收針針數=(袖根針數-袖山寬針數)÷2
領片
1.領片針數=(領深×2+后領寬+2厘米)×羅紋橫密
2.領片行數=領高×羅紋直密
其它
在做編織工藝時,有些規律性的尺寸關系及簡便計算方法可以借鑒:
1.一般成人袖寬比掛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裝袖寬比掛肩少1.5厘米~2厘米。
2.一般男衫的袖口寬為21厘米~24厘米,女衫的袖口寬為17厘米~21厘米。
3.編織袖片時,若加針,宜先快后慢,若減針,則先慢后快。
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為12厘米~14厘米。
5.袖山收針行數接近于前、后片掛肩的收針行數。
6.為編織操作簡便,一般后領口可不予考慮。
7.后領口寬一般為肩寬的1/3。
評論 (共0條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