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02-07 09:24 閱讀:15737 標簽: 編織歷史 編織技術 編織戰爭 Nalebinding
2020年我們共同經歷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呆在家玩個毛線,足不出戶就是對國家最大貢獻。
而今天的編織故事是發生在戰火紛飛年代,
毛線編織化身密碼起到不小的作用。
編織世界面面觀,你可知編織還有這樣的用途?
同時在故事中介紹到一個與鉤、棒編織接近,
但出現更早的一種編織技術——N?lebinding,
借題我們也走近了解一下~
▼『編織化身密碼』
一個臥底特工在秘密任務中躲開敵人的過程,可以被寫成一部扣人心弦的間諜小說。然而,接下來要說的關于密碼和手工藝的有趣的事件卻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外表看起來是無辜老奶奶的特工,一邊悄悄地觀察著外界,一邊舞動她的編織針。老奶奶那刻板的女性化的外表隱藏了編織在織物上的經過編碼的間諜活動信息。比利時抵抗軍招募她通過俯瞰鐵路,記錄通過廚房窗戶的火車類型和時間。老奶奶是一個有學問的工匠,她有超凡的技術,能將字母和圖案的花樣轉換為情報數據收集起來,常人眼睛看不出來,只有那些知道解密方法的人才能破譯這種隱寫術(將秘密數據隱藏在普通的、非秘密的文件或消息中的技術)。當時的審查辦公室禁止郵寄針織品和鉤針圖案到國外,懷疑它們持有加密的機密通信。然而,針織服裝上隱藏的編碼,審查人員卻從未發現。
(▲Phyllis Latour Doyle)
代號:Paulette
英國間諜兼熟練編織師Phyllis Latour Doyle空降到諾曼底(代號為Paulette)。Paulette不是一個普通的程序員,她擁有從家族幾代編織者那里繼承來的手工藝技能,這使得她成為一個勇敢的手工藝家,能夠在危險的環境中進行編碼。她騎自行車穿越敵國領土時,把編碼的信息編織成圍巾和便帽。70年后,這位93歲的女英雄獲得了榮譽軍團勛章,以表彰她協助盟軍的勇氣。相比之下,詹姆斯·邦德只能算是個業余偵探,也許他應該掌握編織技術……
(▲ 英國長篇歷史小說《A Tale of Two Cities雙城記》德法奇夫人 演員)
查爾斯·狄更斯基于編織代碼的靈感,創造了小說中的人物,即《雙城記》中的泰絲·德法奇夫人。作為一名針織手,德法奇夫人在編織中編碼了法國大革命期間在斷頭臺被公開處決的被斬首者的名字。這是通過一個手工藝家的手展現的血淋淋的故事.
(▲埃及的N?lebound襪子,公元300–500年)
(▲N?lebinding )
盡管“手工藝”這個詞是社會學家貝齊·格里爾在2003年才發明的,但勇敢的女性已經成為手工藝者好幾個世紀了。最早的編織物是用一種叫做“nalebinding”的技術制作的,它是在Dura-Europo考古發掘場發現的,可以追溯到公元265年。
作為密碼的編織技術
計算機代碼是針織和鉤針代碼的后代,由毛線纖維的模擬碼和互聯網光纖的數字碼共同產生。與二進制計算機的0狀態和1狀態類似,針織有兩種針腳:下針和上針。具有遞增和遞減操作的索引變量與具有遞增和遞減針數的針織行相呼應。針織和鉤針圖案就像電腦程序:輸入一根紗線,輸出一件毛衣。
莫爾斯電碼編織機使用單個上針針腳表示“滴”,三個連續的上針針腳表示“嗒”來創造短和長的編碼信號。編碼者就是能工巧匠。在佐治亞理工大學的物理實驗室里,Elisabetta Matsumoto博士正在正式研究作為密碼的編織技術。她的研究把紗線作為一種可編程的材料,其縫合模式比二進制的1和0更復雜。
間諜秘密的編織方法是一種活扣的數學拓撲結構,這使得這位老奶奶成為Knit-to-Code的合格導師,Knit-to-Code是一個使用針織作為計算機編碼教學模擬材料的組織。兩種媒介使用的邏輯是相同的:學會編織有助于學會編碼。所以,與人們普遍認為的相反,奶奶實際上與她孫女千禧那一代的電腦專家不相上下。
今天,傳統手工技藝的保護工作仍在繼續。Susan Hewes是一個擁有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頂級手工藝人:第一項是編織最長的圍巾,第二項是鉤編最長的鏈子……這兩項都是在馬拉松比賽中完成的!這是一項多任務編碼項目中不可思議的壯舉,這項編織同時還為老年癡呆癥的研究籌集資金。
(▲ 粉紅貓耳帽 )
紗線作為我們的講述者
編碼的另一層含義是允許手工藝品承載體現個人和集體思想和情感的敘述。爭取婦女的選舉權的女權主義者使用各種顏色的刺繡圖案——紫色代表尊嚴,白色代表純潔,綠色代表希望。從為提高人們對美國婦女問題的認識而手工制作的粉紅貓耳帽(Pussyhats),到為阻止索韋托(Soweto)的性別暴力Story Scarves制作的抗議橫幅,手工藝藝術品都蘊含編碼線索,在全球范圍內,在我們的生活的社會結構中激發思考性的對話。
其中一些被縫進的故事無形之中被淹沒,等待解碼。編碼紡織物的重要性在于其潛在的意義。人類天生就有能力破譯這些有意義的密碼。手工藝主義不可磨滅地被編碼所影響,使紗線也能成為我們的講述者。
原標題 | 編織也能幫助贏得戰爭
文源 | 中國數字科技館)
圖源 | www.pinterest.com
▼『 古老的N?lebound編織技術』
N?lebinding簡介
丹麥語,字面意思是“用針頭進行裝訂”,也指 needle-binding、naalbinding、n?lbinding、n?lbindning、naalebinding。是一種在編織和鉤編之前都出現的織物創造技術,非常適合短長度的紗線,可以將其連接在一起以形成紡織品,也稱為“無結網”,“無結編織”或“單針編織”。
在人們知道棒針、鉤針編織之前,在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維京時代(793-1566年)使用它,這是他們制作堅固耐用服裝的有效方法。如今它仍在秘魯和伊朗用于制造襪子,在斯堪的納維亞部分地區仍用于制造帽子、手套和其他非常保暖的物品。
N?lebinding與鉤針、棒針編織的不同
該技術與鉤針編織的不同之處在于,它需要使工作線的整個長度穿過每個線圈,而鉤針編織的工作僅由線圈形成,而不涉及自由端。
它與針織的不同之處還在于,在進行纏結的過程中,必須將長度拼接在一起,而不是要輕易拉出的連續紗線。用膠結法制成織物的考古標本可能很難與針織織物區分開。
▼N?lebinding編織針
▼N?lebinding編織物
▼N?lebinding的一些織法
如想嘗試,但沒有“專門”的工具,也無妨,
平時織毛衣用來縫合的大頭針也可以喔。
看似與鉤織不同,但也有相同之處,
都是針線有規律的纏結,
事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相信很快就會有織友解鎖新技能了~